什么植物?,在中国有哪些疯狂生长的植物?
什么植物?
“黄顶菊”是一种近年新发现的外来杂草,原产于南美洲,亦称为“南美黄顶菊”。在某些地方,群众也称之为“野菊花”。它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黄顶菊的根系发达,具有优异的耐盐碱和耐贫瘠能力,抗逆性强,繁殖速度惊人,一株黄顶菊可以产生数万至数十万粒种子。
这类植物的高度差异显著,最高可达2米,最低则只有10厘米左右。其叶子形状近似长椭圆型,开花时,花朵颜色鲜艳。
黄顶菊的特性使其能严重挤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它一旦入侵农田,将对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黄顶菊有什么特性?
黄顶菊,别名二齿黄菊,属于菊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它于2001年意外入侵我国,传播途径可能为与其他进口种子混杂。黄顶菊的入侵威胁着我国的农作物和牧草产量,并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由于黄顶菊强大的竞争能力,它能够迅速占领生态系统中的空间,排挤本地植物,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服务功能。
因此,有效控制和管理黄顶菊的入侵是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的关键。综合防治策略包括化学、生物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可以有效抑制黄顶菊的扩散,减少其对农业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黄顶菊是什么植物?
黄顶菊是菊科黄顶菊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通常高度在20-100厘米之间,茎为紫色直立,表面带有绒毛。
其叶子对生排列,呈椭圆型。
茎和枝顶端开花,花为头状花序,颜色鲜艳为黄色,通常在夏秋季节开放。
黄顶菊的结实能力也非常强,大约能产生12万粒种子。
黄顶菊的入侵与危害
黄顶菊,一种外来入侵植物,以其迅速蔓延的能力令人担忧。它的根部会产生“化感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导致植物死亡。
这类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现已扩散至美洲中部、北美南部及西印度群岛,并因引种等原因扩展到埃及、南非、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在中国,黄顶菊被视为典型的物种入侵。
研究显示,黄顶菊的存在对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发芽能力有严重影响。若不采取控制措施,其传播可能毁坏生态平衡。
防治黄顶菊的措施
针对黄顶菊的生理特性,防治措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开展黄顶菊普查,详细了解其发生分布情况。
- 加强监测和信息反馈,对
什么植物?
“黄顶菊”是一种近年新发现的外来杂草,原产于南美洲,亦称“南美黄顶菊”。在某些地区,民众也称其为“野菊花”,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
黄顶菊具有发达的根系,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极强。它的繁殖速度相当惊人,一株黄顶菊可以产出数万至数十万粒种子。
这种植物的高度差异很大,能够长到2米高,也有的仅生长到10厘米左右。叶形呈长椭圆形,开花时花朵则非常鲜艳。
黄顶菊会严重挤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有其生长的地方,其他植物难以生存。若入侵农田,它将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黄顶菊有什么特性?
黄顶菊,别名二齿黄菊,属于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源于南美洲。2001年该植物意外入侵中国,可能是通过与其他进口种子混杂传播。黄顶菊对我国的农作物及牧草产量构成威胁,并且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其入侵不仅影响农业,还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由于强大的竞争能力,黄顶菊能迅速占领生态系统中的空间,排挤其他本地植物,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因此,有效控制和管理黄顶菊的入侵是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的关键措施。通过综合防治策略,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可以有效抑制黄顶菊的扩散,减轻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黄顶菊是什么植物
黄顶菊是一种菊科黄顶菊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通常高度在20-100厘米之间,茎直立且呈紫色,表面有短绒毛。
该植物的叶子呈交互对生,形状为椭圆形。茎和枝的顶端会开花,其花为头状花序,颜色为鲜黄色,通常在夏秋季节开放。
黄顶菊的结实量非常高,一株可以产生至12万粒种子。
这儿是什么植物
黄顶菊(学名:Flaveria bidentis (L.) Kuntze)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20-100厘米,最高可达到3米。茎直立且呈紫色,茎上带短绒毛。叶子交互对生,长椭圆形,边缘有稀疏整齐的锯齿。主茎及侧枝顶端聚集顶端的头状花序,花冠鲜艳、颜色鲜黄色,非常显眼,花果期持续至夏季与秋季。
中文学名:黄顶菊
拉丁学名:Flaveria bidentis (L.) Kuntze
别称:南美黄顶菊、野菊花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黄顶菊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低差异明显,通常高20-100厘米,适应良好环境下可达180-250厘米、甚至3米。茎直立,呈紫色,带短绒毛。叶子交互对生,呈长椭圆形,尺寸约为6-18厘米长,2.5-4厘米宽,边缘有锯齿,基部有3条平行叶脉。
黄顶菊为何被政府号召消灭?
黄顶菊是一种外来入侵植物,因其迅速繁殖能力而引发忧虑。它的根部会释放“化感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导致其死亡。
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与阿根廷,黄顶菊已扩散至美洲中部、北美南部和西印度群岛。因人为引种原因,它也传播到埃及、南非、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地。在中国,黄顶菊被视为典型的物种入侵。
实验发现,黄顶菊在土壤中的生长会严重影响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发芽能力。若不加以控制,未来几年内可能会全地被黄顶菊占领,从而破坏生物多样性。
面对黄顶菊,请积极清除,保护我们共同的环境,行动起来吧!
在中国有哪些疯狂生长的植物?
黄顶菊无疑是其中之一。
黄顶菊 (Flaveria bidentis (L.) Kuntze),属于菊科,黄顶菊属,原产于南美洲巴西和阿根廷。其扩散范围涵盖美洲中部、北美南部及西印度群岛,随后由于引种等原因传播至埃及、南非、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地。
习性:黄顶菊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花冠鲜黄色,花果期通常为夏季至秋季或全年。喜好生长于荒地,尤其是废弃厂矿、工地和滨海环境等富含矿物质以及盐分的地方,靠近水体、沟渠、原野、牧场以及街道附近等地都能生存。
危害:黄顶菊是典型的外来物种入侵,其根系能够产生化感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最终导致其死亡。多次试验表明,在黄顶菊生长过的土壤中,小麦和大豆的发芽能力会显著降低,不加防治的话,几年后地面很可能只剩下黄顶菊,影响生物多样性。
黄顶菊的花期长,花粉量大,可能与其他土著植物产生杂交,形成新的害虫。根据其原产地和传播区域的生态条件判断,黄顶菊在中国的可适宜生长范围远超目前已知的地区,包括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及沿海地区。
黄顶菊于2001年首次在天津和河北被发现,可能是伴随进口种子与谷物一同入境,同时也可能通过其他方式传播。根据在河北沧州观测的数据,黄顶菊喜光、喜湿、嗜盐,通常在4月上旬发芽,生长迅速于4月到8月,9月开花,10月底结实,繁殖能力极强。一株黄顶菊每天能够开1200多朵花,每朵开花能结出数百粒种子,因此一株若得以完整生长,来年可能繁殖出数万株黄顶菊,如若大面积入侵农田和苗圃,将对农业造成严重威胁。
灾害分布
出现黄顶菊灾害的47个县(市、区):
- 保定市:清苑县。
- 石家庄市:新华区、元氏县、鹿泉市、高邑县、灵寿县、赵县、栾城县。
- 邢台市:邢台县、沙河市、临城县、内丘县、柏乡县、隆尧县、任县、南和县、巨鹿县、广宗县、平乡县、新河县、南宫市、临西县、清河县、桥西区、桥东区、大曹庄。
- 沧州市:献县、泊头。
- 衡水市:桃城区、冀州、故城、枣强、景县。
- 邯郸市:曲周县、鸡泽县、邱县、成安县、馆陶县、峰峰矿区、永年县、武安县、涉县、磁县、邯郸县、肥乡县、丛台区。
- 廊坊市:广阳区、大城县。
防治黄顶菊
为有效防治黄顶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开展黄顶菊的普查工作,清楚其发生和分布情况,尤其是重点区域如废弃厂矿、工地和滨海等。
- 加强监测,及时上报黄顶菊发生的动态,公众发现可疑植物应及时报告给农业部门。
- 严格控制人为传播,避免将黄顶菊的种子及带有残根的土壤传播到异地。
- 及时发现、铲除黄顶菊,尤其在其生长期(4-8月)进行铲除。可先割除植株,再进行耕翻、焚烧,确保清除根部。
化学灭草技术
经过研究,目前已找到有效的药物防治方法,百草枯和草甘膦对黄顶菊都有良好的灭杀效果。在黄顶菊苗期阶段适时喷药可以有效控制其生长。一般首次喷药在5月中旬,接着每隔35-40天再进行两次药物处理。
对于非农田防治:每亩用150毫升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加150毫升48%苯达松水剂混合,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 黄顶菊可枯死;或者每亩使用1000毫升10%草甘膦水剂,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3天后可见黄顶菊的茎端变黄,7-10天后植物死亡。
在农田防治方面:每亩可喷洒50-80毫升25%虎威水剂,兑水40-50公斤,特别适合大豆田和果园用;或者使用150毫升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与48%苯达松水剂混合,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适用于豆田和水稻田埂。对在荒地落户的黄顶菊也可以采取化学防除,随后复耕复种,以减少黄顶菊的繁衍空间。
名词解释
外来生物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缘故,有意或无意地将外地生物引入本地。这些生物会迅速生长繁衍,形成自我维持的种群,进而改变和破坏生态环境与生态平衡,对落脚地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据统计,外来入侵生物已超过40种,其中对生态环境和农业影响较大的包括黄顶菊、水葫芦、大米草、豚草和涂草等十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