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球的冷知识:你不知道的篮球小秘密

在之前的一场发展联盟比赛中,崔永熙的表现引发了热议。他在对阵猛龙905队时,仅有1次投篮命中和2次罚球全进,总共获得6分。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出的呢?其实,这与发展联盟独特的罚球规则有关,该规则于2014年提出,并于2019年正式实施:无论加罚、两分犯规还是三分犯规,都只执行一次罚球,要么成功得一分、两分或三分,要么未能命中则没有积分(不过,在第四节最后两分钟及加时赛仍使用传统规则)。

作为NBA的新试验田,发展联盟常常尝试新规定,这意味着未来几年NBA也可能采用新的罚球制度。

回顾过去一百多年间,篮球中的罚球一直不断调整。从1891年奈史密斯博士制定篮球基本规则开始,当初并不包括关于罚球的内容,但第七条却提到了一种惩戒机制——如果某队连续犯规而对方未犯,则被判给受害球队得一分。

随着时间推移,对这一处罚措施进行了多次修改。例如,由于当时每个投篮仅算作一分,因此奈史密斯决定将普通投篮改为三分快,而对于失误造成的惩戒则定为单纯的一点。在后来的变更中,被侵犯者需从20英尺外进行射门,如果成功便计入运动战得份,从而形成最早期的“罢免”概念。到了1895年,他又把延续至今的重要元素加入其中,将罰籃线前移至15英尺,并设立细节规范,让运动战有效性提升,同时明确划归不同类型进攻所带来的相应奖励。

NCAA自1923-24赛季起要求被侵权选手自行承担自由投责任,此前可由任何队员主做。而1939-40赛季,又允许选择是否进行自由扔。这些改变逐渐落实出一个较成熟结构,为之后的发展铺平道路。此外,自1950-51赛季起 NBA 亦开始推出相关变化,如比赛末尾阶段内完成自由轮换等,以减少故意犯罪行为发生频率,提高游戏观赏性。然而,不同形式下这些都无法遏制部分教练利用此类方式策略取得胜利,使其成为一种伎俩。 近几十年来,各大联赛如NCAA 和 NBA 在恶意触碰方面均加强了力度,例如1984 -85 年度新增突破违规项以确保公平竞争环境。同时,引入“三秒法”的步伐使双方围绕这段时间展开激烈争夺成效显著。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如此,“砍鲨战术”等一些另类玩法依旧存在隐患,其背离原本设计目的愈演愈烈,让人堪忧。因此,无论怎样改革最终目标都是为了适应时代需求以及维护竞技精神。本质上,任何伟大的运动员理应具备一定能力去解决那些看似简单但实则复杂的问题,包括面对各种各样突如其来挑战之际站稳脚跟。”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后体工队长”,获取更多关于NBA、CBA 的深度分析与评论!